|孩子,什么是春节?
|妈妈,春节就是家人团聚的盛宴,烟花绽放的希望,辞旧迎新的喜悦。
在欢度节日的旅程中,我们仿佛置身于一幕幕绚烂的节日庆典中,每一次与节日的相遇,都是心灵深处的一次欢腾与感悟。这份节日的喜悦,如同家人间围坐共享的年夜饭,社区中热闹非凡的庆祝活动,以及内心深处那份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自豪与珍惜,共同编织成我们人生旅途中最绚烂的篇章。
特别是那些充满童趣与温情的节日瞬间,它们如同节日的火花,在心田瞬间点亮,让我们学会了以更加热情与感恩的心态去拥抱这个世界,去珍惜每一份来自家庭与社会的祝福。这些瞬间,无论是春节的鞭炮声、中秋的团圆月,还是端午的龙舟竞渡,都如同一幅幅动人的画卷,装点着我们的记忆,给予我们无尽的欢乐与力量。
在许燕娇老师的引领下,一场以 “节日知多少” 为主题的活动精彩启幕。本次活动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环节,目标明确:引领家长与孩子们携手探寻中国传统节日的习俗宝藏,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富矿,进而在节日的欢乐庆祝氛围里,真切感受家的温暖,让民族记忆代代相传。
活动期间,许老师化身为文化向导,热情邀请大家踏入那些满溢文化芬芳的节日习俗天地。春节时分,贴春联、包饺子、守岁等传统习俗热闹上演;端午佳节,赛龙舟、挂艾草、包粽子活动精彩纷呈;中秋之夜,赏月、吃月饼、举办团圆宴,温馨四溢。许老师会分享各个节日独具韵味的习俗由来、家庭欢庆的动人时刻,以及个人融入习俗时的成长点滴与心灵感悟。如此一来,参与者便能深深领悟到,节日习俗绝非仅是文化的机械传承,更是亲情的强力黏合剂,紧密联结着家人的心。
我们满心期许,借由这次 “协力童阅” 活动,孩子们在亲身参与节日习俗之际,能萌生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,将珍视传统内化为自觉行动,同时培育出热爱家庭、感恩生活的美好情愫;家长们也能借此良机,与孩子重温往昔节日里的欢歌笑语,让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升温,合力守护与传承这一文化瑰宝。让我们怀揣感恩之心,欢庆每一个节日,沉浸式体验习俗中的每份温情,让节日习俗与文化化作人生路上最璀璨的明珠,为前行之路洒下光辉,所到之处尽是节日的欢腾,心中所感皆是文化的暖意与传承的伟力。
传统节日知多少
《我们的节日・画给孩子的中国传统节日》是一本匠心独运的宝藏书籍,它宛如一把神奇的钥匙,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节日奇妙世界的大门。这本书可不单单是节日习俗的罗列,更是一场深入骨髓的文化溯源,一次对民族情感、家庭温情与历史传承的深情凝望。
书中用细腻而生动的笔触,描绘出各个传统节日的热闹场景。春节时,大街小巷张灯结彩,孩子们欢欢喜喜地跟着大人贴春联、放鞭炮,一家人围坐包饺子,热热闹闹守岁迎新;端午佳节,江河之上龙舟竞渡,如箭飞驰,岸边观者呐喊助威,家中艾草高悬,粽香四溢;中秋之夜,明月高悬,洒下银白月光,一家人齐聚庭院,摆上月饼、水果,共赏这良辰美景,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之中。
这些画面背后,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动人的历史故事。孩子们能从中了解到春节拜年习俗源于对新一年的美好祈愿,端午节包粽子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,中秋节赏月团圆承载着游子对家乡、对亲人的思念之情。每一个节日、每一个习俗,都是先辈们智慧与情感的结晶,它们如同一根根坚韧的丝线,将中华儿女的心紧紧相连,传承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。阅读这本书,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,与历代先辈们携手共度佳节,感受着家庭的温暖,领悟着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,在成长之路上,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,大步前行。
中国传统节日系列丛书介绍
图画精美、细腻,故事富有生活气息
《灶王节》《重阳节》《清明节》这一系列丛书,每一本都以其精美的图画和细腻的故事情节吸引着读者的目光。书中的插图不仅色彩斑斓、形象生动,而且细节之处尽显匠心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节日的热闹与温馨之中。每个故事都取材于真实的生活场景,通过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,展现了节日里家庭、社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互动,让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人情味。
自然渗透节日习俗,让孩子在阅读中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
这一系列丛书在讲述节日故事的同时,自然而然地融入了丰富的节日习俗。无论是《灶王节》中灶王爷的传说与祭祀习俗,还是《重阳节》里登高、赏菊、敬老的传统,亦或是《清明节》扫墓、踏青、放风筝的习俗,都通过生动的故事和细致的描绘,让孩子们在阅读中轻松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。这样的呈现方式既避免了枯燥的说教,又激发了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。
蕴涵多种价值:书名的中国韵味、节日习俗的自然渗透、精美的画面
这一系列丛书不仅在内容上丰富多彩,而且在形式上也独具特色。书名《灶王节》《重阳节》《清明节》本身就蕴含着浓厚的中国韵味,让人一看便知是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的故事。书中节日习俗的自然渗透,使得孩子们在阅读故事的同时,能够潜移默化地了解并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。再加上精美的画面和细腻的插图,使得这一系列丛书不仅具有教育意义,更成为了一件件艺术品,让人在阅读中享受视觉的盛宴。
总之,《灶王节》《重阳节》《清明节》这一系列丛书以其精美的图画、细腻的故事情节以及丰富的节日习俗,为孩子们打开了一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大门,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到节日的温馨与文化的魅力。
其他绘本和书籍推荐:
中国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风采:苗族的芦笙节、傣族的泼水节、藏族的雪顿节……每个节日都独具特色,充满异域风情。视频带你走进这些庆典,感受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与包容。
一天,一封来自远方的信件打破了这份宁静。那是小宝的父母寄来的,信中满载着对儿子的思念与邀请——希望他能够前往云南,与他们一起庆祝那里的传统节日——泼水节。小宝的心中顿时充满了激动与好奇,他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,告别了亲爱的爷爷奶奶和羊群,踏上了前往云南的奇妙旅程。
沿途,小宝穿越了蜿蜒壮丽的黄河,见证了它的磅礴与深情;他走过了广袤无垠的平原,感受到了大地的宽广与宁静;他还远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,被它的气势恢宏所震撼。这些地理景观的变换,不仅让小宝领略了祖国的壮丽山河,更激发了他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向往。
终于,经过长途跋涉,小宝抵达了梦寐以求的云南。在那里,他见到了久违的父母,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与团聚的喜悦。更重要的是,小宝亲身体验了泼水节的庆祝活动。他穿着色彩斑斓的民族服饰,与当地人一起欢歌笑语,用水花传递着祝福与喜悦。小宝被这种独特的庆祝方式深深吸引,他感受到了不同地域文化的差异和传统习俗的魅力。
这次旅行,不仅让小宝开阔了眼界,增长了见识,更让他学会了尊重与欣赏不同文化的多样性。他明白了,无论身处何方,家的温暖和文化的传承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。小宝带着这份宝贵的经历,满载而归,他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。
国外节日知多少
《不完美的小南瓜》是一本充满温情与启示的童话故事书,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接纳自我与发现价值的主题。故事围绕着一个在万圣节前夕特别显眼却又略显不同的小南瓜展开——这个小南瓜拥有着黄澄澄、圆滚滚的可爱外表,本应成为节日里的明星,却因天生缺少瓜蒂而面临被边缘化的命运。
在多数人的眼中,南瓜的价值似乎在于它们能否被完美地雕刻成南瓜灯,这是万圣节不可或缺的传统之一。然而,这个小南瓜因这一微小的不完美,被判定为“无用”,无法参与到这一节日庆典中,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同伴一个个被挑选走,心中充满了孤独与失落。这段情节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中对“完美”的过分追求以及因此产生的排斥现象,引人深思。
但故事并未止步于悲伤,而是转向了一个充满希望与自我实现的转折。小南瓜在经历了初期的沮丧和自我怀疑后,开始了一段内心的探索与成长之旅。它逐渐意识到,价值并不完全由外界定义,每个生命都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使命。这一心理变化过程,不仅是小南瓜个人的觉醒,也是对读者的一次心灵触动,鼓励人们勇敢面对自己的不完美,寻找并珍惜自己的独特之处。
最终,在万圣节之夜,经过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遭遇和创意的解决方案,小南瓜不仅被巧妙地制成了南瓜灯,还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点亮了夜空,成为了那晚最耀眼的存在。这一结局不仅是对小南瓜勇气的肯定,也是对所有不被传统标准所接纳的个体的鼓舞——即使外界给出了种种限制,也总有方法发现并展现自己的价值,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。
《不完美的小南瓜》以其温馨的故事情节、深刻的寓意,以及对个体差异与自我接纳的正面倡导,成为了一本适合各年龄段读者阅读的佳作。它教会我们,在这个世界上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我们的价值不应被任何外在的标签或标准所定义,而应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自我探索,找到并拥抱那份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。
其他绘本和书籍推荐
“协力童阅”具有深刻的含义,“协”代表“协和”,“力”代表“齐心协力” ,“童阅”代表“儿童阅读”,“协力童阅”代表“协和人齐心协力,引领儿童阅读”。我们把用成人力量推动儿童阅读作为矢志不渝的使命!